专题信息

首页 -  专题信息

专题信息

【新形势新动态】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城市发展,首都教育率先在全国实现教育现代化

6月21日下午,市委宣传部组织召开北京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教育事业发展专场。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斌,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陈刚,东城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刘藻,以及来自基层一线的中小学校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北京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和特色亮点,并回答记者提问。


     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北京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岁月峥嵘,百年初心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我们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教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为革命战争服务,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教育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论断,把教育与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首都教育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先发展,坚持改革创新,育人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人民群众获得感均有明显提升,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一是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京华大地形成生动实践

以钉钉子精神打好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攻坚战,召开首都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工作会议,在全国率先制定《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同步制定100项任务清单和责任分工,在“双一流”建设中强化党建指标,推动全部高校修订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在全国率先制定院(系)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和系会制度,高校政治生态明显向上向好。加强中小学、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研究制定《北京市中小学党建工作基本标准》《北京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探索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新时代中小学校治理方式逐渐清晰,成为首都教育系统持续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推动完成16所民办普通高校党组织书记全部进入董(理)事会、进入决策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强大组织优势引领抗斗争,初期,第一时间派出89名联络员,1.2万个党组织、5万名党员冲锋在前,组建党员突击队31个、临时党组织48个,筑牢校园防线;涌现300个先进典型,600余名医护人员、9000余名师生逆行出征,引领30万党员奋勇抗,守护了首都300万师生身心健康;创新实践大规模在线教育,坚决做到“停课不停学”,彰显了教育担当。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找准重点难点问题作为实践活动的关键,聚焦教育评价改革、“双减”工作、入园、入学等教育急难愁盼问题,明确了“五个围绕”工作重点,提出5个民生项目清单、局级单位共提出628个实事项目,具体举措1204条。目前,各项举措稳步推进并已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果。

     二是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正创新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印发《关于推进北京高校思政课质量保障工程的若干措施》,全面实施“一师一档”等改革举措。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措施》,全面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举办北京高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同备一堂课”活动,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及时融入思政课教学。举办首届北京市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论坛,组织北京市重点马院与民办高校结对子,实现帮扶全覆盖。依托中国传媒大学举办首届北京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决赛,举办第十一届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学基本功大赛,实现以赛促教,培育打造一批优秀教师和优秀课堂。推动构建大中小一体化德育体系,实施“一十百千”工程,组织“四个一”活动,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广泛开展法治教育,在全学段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使命在肩、奋斗有我”主题教育活动。落实中央和市委部署,突出青少年群体策划开展贯穿全年的“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名师引领学起来,组织名师专家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可视化教材”;“名师大家讲党史”和“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党史课”等网络课程,观看量超过1200万次;282万人次参与学生“四史”学习知识竞赛。多种形式唱起来,200所大中小学参与“唱支歌儿给党听”网络歌咏比赛,全网阅读量超过3亿。广泛动员讲起来,联合教育部举办“永远的长征——青年大学生主题诗诵会”,各高校将党史宣讲与校史传承相结合,形成生动局面。服务国家做起来,广大师生主动到北大红楼、香山革命纪念馆等教育基地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在服务冬奥会筹办中,各高校全面落实馆校对接,168名教师进驻冬奥场馆工作,802名学生志愿者全程服务“相约北京”冰上项目测试活动。

     三是始终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努力破解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聚焦“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完善“接诉即办”机制,两年来共解答教育问题8.7万余件。在教育公平方面持续发力,五年累计增加学前教育学位23万个,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程度大幅提升,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通过不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和规范入学办法,在“资源优质”和“机会优质”上同时发力,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有效破解择校难题,小学、初中的就近入学比例均达到99%以上。推进“双一流”建设,34所高校、162个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分别占全国的25%和35%,A+类学科数量占全国的44%。遴选100个“重点建设一流专业”,实施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每年近万名学生受益。坚定不移推进市属高校分类发展,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道路,实现高校在不同类型、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发展,7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高职教育“双高计划”。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组织实施了新一轮中考改革,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校额到校”“市级统筹”“1+3”培养等方式对促进教育公平发挥了良好作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中高职衔接项目进一步拓宽了职业人才培养通道。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拓展中小学教师来源,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评选出首批中小学特级校长。“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取得新突破,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活力进一步激发。今年以来,高度重视“双减”工作,一方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另一方面,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针对校外培训机构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严肃查处,保障学生和家长的权益。

     四是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城市发展,着力提升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水平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不断深化,积极推动教育领域“疏整促”工作,统筹推动良乡、沙河大学城建设,聚焦推进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城市学院等5所市属高校向外疏解,向中心城区外转移入驻学生7.6万人,教育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统筹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在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14所优质学校,北京学校、黄城根小学分校等已开始招生。积极参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4所援助学校办学水平明显提升,3所“交钥匙”学校建设进展顺利。高校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大科学装置建设与运营、技术转移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地区高校获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数量占全国高校获奖数的22%,占全市获奖数的49.3%。布局99个高精尖学科,建设22个高精尖创新中心,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100余项。高等学校产出了一批具有重大带动和影响的科技创新成果,培养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以援藏、援疆等为重点深化教育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为决胜脱贫攻坚做出了应有贡献,形成了北京经验。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面向“十四五”,首都教育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全面构建首都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更高水平、更有影响力的教育现代化,培养具有家国情怀、首都气派、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北京篇章做出更大贡献。

     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斌介绍人才培养、科研服务国家战略、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相关工作情况: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和清华党组织建立95周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清华大学考察,高度肯定了学校110年来取得的办学成就。这其中,党的领导是清华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和最大优势。近年来,清华大学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取得了许多新跨越新成效。下面,我简要向大家介绍三方面情况。

    一是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有力践行清华大学传承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确立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教育公平,10年来共有2671名贫困地区学子通过自强计划和国家专项进入清华。积极引导学生“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近五年清华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左右,每年超过80%毕业生赴国家重点单位就业、超过50%博士毕业生赴高校、科研院所等学术单位就业,五年来,累计1200余人赴基层公共部门就业、220余人次赴国际组织实习任职。整体上就业地域分布与行业结构日趋合理,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二是坚持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科研创新成果与国家发展需要丝丝相扣。清华大学优化学科布局,成立了航空发动机研究院、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等院系。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在低维量子物理、结构生物学、密码学、类脑计算芯片、量子计算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国际领先成果。近五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总数和一等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首位。加快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取得清华简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等一批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工作,获得2个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奖。

     三是坚持把开放办学作为战略部署,国际办学能力和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2016年,清华大学发布实施了历史上首全球战略,主动置身世界高等教育坐标系思考办学目标。近年来,清华推进海内外布局,在西雅图成立全球创新学院、在米兰成立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在印尼成立东南亚中心、在智利成立拉美中心,创办苏民书院,建设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发起成立亚洲大学联盟、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世界慕课联盟并担任主席单位,积极在国际平台上发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声音,主动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学校的办学格局进一步拓展,国际声誉显著提升。

面向未来,清华大学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继续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陈刚介绍市属高校分类特色发展、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工作情况:

     北京建筑大学是北京市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是一所具有鲜明建筑特色、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是培养未来规划师、设计师、建筑师的摇篮。1946年学校建立地下党支部,王大明同志任第一任支部书记,是首都高校中最早的党支部之一。办学114年来,一代北建大人接续奋斗,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奋进。进入新世纪,学校相继完成了“更名、申博、新校区建设”三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滋养创新生态的百花齐放,各项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办学实力显著提升,正朝着建设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下面从四个方面介绍: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校始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管理全过程。获评北京市党建先进校,“主讲主问制”理论学习模式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党建案例”并入选北京党建蓝皮书。建成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实训基地,3个党支部入选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生党支部连续5年获得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一等奖。

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北京城市建设领域70%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毕业于我校。7万多名校友把工程建设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大工匠”和11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等一大批优秀人才。近年来,学校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获批教育部“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广大师生积极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和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进一步激发。

     二、立足特色发展,更加自觉地服务首都新发展

     一是彰显“北京味十足、建筑味十足”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建筑遗产保护、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及地下工程、海绵城市建设、现代城市测绘、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智能建造与智慧城市等为代表的若干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学科领域、科研方向和创新团队。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筑学、土木工程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构建了国内第一个建筑遗产保护领域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大建筑”领域相关的全部专业门类,形成了独具北建大特色、建筑类特色的专业体系,工程学入选ESI全球排名前1%。三个学科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与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一流高校开展学科共建,推动城市科技领域学科交叉融合。

     二是着力服务首都城市建设发展重大需求。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北京十大建筑”到北京亚运会、奥运会、冬奥会等重大工程,再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建设,都活跃着北建大人的身影。近些年,学校聚焦服务北京市总、核心区控、副中心控落地实施,从顶层设计入手,成立服务首都功能定位工作专班、发布《服务首都功能定位十大行动计划》;从创新机制入手,融入区域发展,与8个区、8个委办局、18个龙头企业党组织形成战略合作,设立校地共建实验室5个、组建服务首都功能建设师生团队101支;从发挥优势入手,编制《北京长城保护规划》、主持市级以上文保单位保护范围划定,主持副中心南大街历史片区详规设计、海绵城市设计、街区导则编制,主持完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钢结构体系抗震实验等66项重大工程项目,参与制定《北京市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与城市更新立法工作,服务天安门城楼保护修缮项目40余项。

     三、聚焦内涵建设,突出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实施“高端人才引育”计划,有序推动人事综合改革。拥有支大师汇聚、结构优良、素质过硬的高水平师资队伍。4名教授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涌现出了李英姿教授等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教师等一大批教书育人典范。广聚天下英才,一年来新引进百余名专任教师,其中包含11名省部级高层次人才和17名海外高层次人才。

     二是聚焦“培养高质量人才”。实施“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机制。拥有12个“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构建了国内第一个建筑遗产保护领域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10位教授入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获批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1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入选“全国就业50强”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学生团队在各类竞赛中摘金夺银,连续六年进入全国挑战杯国赛决赛,高水平运动队连续8年获得首都高校阳光体育联赛“朝阳杯”与“阳光杯”。

     三是聚焦“产出高水平成果”。近十年共获得1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成果荣获联合国世界人居奖。建成节能减排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26个省部级平台,“大型多功能振动台阵实验室”多项性能指标实现国际领先。近五年承担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5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哲社科项目14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49项。人均国基金数量、授权专利数量、EI论文数量和科技奖励数量居全国建筑类高校前列。

     四、坚持创新发展,促进“三力”提升

     一是锻造科技硬实力。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成立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国际化发展研究院、文化发展研究院等三个新型机构,发布《北京建筑大学面向未来城市的科技创新研究计划(2020-2035年)》和《科创十条》,强化大科研组织模式,探索实施“揭榜挂帅、科研周转房、首席PI负责”等制度,聚焦城市更新与未来建筑技术两个突破点,着力解决城市安全、韧性、智慧、绿色发展的卡脖子问题。高质量推进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聚焦城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文化遗产保护与历史城市有机更新、绿色城市与绿色发展三大方向,成功举办了北京公共空间城市设计大赛、城市设计大会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活动。

     二是提升文化软实力。从百年校史中挖掘红色基因,汲取文化力量,培育大学精神。近期,为了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持续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实际工作的成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学党史、优教风、严学风、强作风”专项行动,形成“严谨治学、从严执教”的良好教风、“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优良学风、“求真务实、担当作为”的良好作风,为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设提供坚强保障。专项行动实施以来,多批次推出办实事清单,解决了30余项师生烦心事,推出了《处级干部日常考核实施办法》等务实管用的规章制度,优化了育人环境,形成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三是增强办学治校治理能力。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全校一盘棋的制度体系与组织体系。推动形成以《章程》为核心,规范统一、分类科学、层析清晰、运行高效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一年多来废改立63项校级制度,精简整合52个议事协调机构,推进18个部门和学院机构改革,提高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学校改革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推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综合提升治理效能。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北建大人将继续以服务国家和首都城乡建设为己任,深入实施“党建领校”和“创新发展”两大战略,以优异成绩和工作实效迎接建党100周年,为首都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东城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刘藻介绍东城区教育工作有关情况:

     还有不到10天的时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庆祝活动将在首都隆重举行,这是党的庆典、人民的节日!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首都教育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东城的基础教育恰是百年历程的见证和缩影。

600余年校史的府学小学,300多年历史的金台书院小学、150年校史的汇文中学等近30所百年老校汇聚在东城,赓续了深厚的中华文脉;坐落在东城的北大红楼犹如一座丰碑将红色基因植入教育的血脉,建党初期的北京市第一所中学地下党支部、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市第一所公立完全中学、指引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三个面向”的发祥地、新时代首都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田,都诠释了东城教育从精神血脉中汲取奋进力量,与党和人民同向同行、与时代同步的使命担当,用行动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爱党爱国、理想坚定、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

深厚的文化积淀、天然的红色血脉,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多年来,东城区紧紧围绕“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战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形成了“小体量,相对均衡;重质量,彰显内涵;推改革,突出公平;抓特色,全面发展”的基本特质。

     一是深化改革,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作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东城区通过实施“学区制”改革,打出“学校深度联盟—新九年一贯—优质资源带—教育集团”一系列教育综合改革“组合拳”,形成47对教育深度联盟校、14所新增9年一贯制学校、8条优质教育资源带以及7个教育集团,实现2万余人次优秀干部教师跨校交流轮岗,学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及时回应百姓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期待,满足百姓民生福祉。今年,十四五开局之时,将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在天坛-永定门外学区新建汇文中学南校区、十一中南校区,落实定安里小学与十一中南校区九年一贯对口直升项目,让更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二是培根铸魂,构筑红色传承精神高地

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给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全面落实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区工作,探索教育集团党委运行机制、学校内设支部建设路径,抓住“培养人的人”这个关键点,制定实施队伍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将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落实到中小学校办学各领域。切实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百节思政课、百节班队课、百节学科课”等“三百课程”交流展示;推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战略合作工程。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借助《东城区红色文化教育地图》,将党史学习教育与都史、区史、校史学习贯通起来,上好师生大思政课,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三是全面育人,锲而不舍发展素质教育

     九十年代初期,东城区即提出“以德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时至“十三五”时期,特别是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之时,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构建“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的育人模式,探索出“蓝天工程”“学区制”“学院制”等原创性改革经验,形成了“和谐教育”“快乐教育”“宏志教育”等在全市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素质教育典型经验。十四五时期,制定教育综合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体质健康提升为突破,实施青少年“健康·提升2025工程”;以文化东城建设为支撑,推出青少年“文化·传承2030工程”;以家庭教育为合力,推出“家校社·共育2035工程”;智慧教育示范、劳动教育试验,也是全国市级试点区。围绕“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名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的目标,积极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在“课内提质、课后丰富、课外减负”的载体上因地制宜,保持定力,为学生终生身心健康成长奠基。

     时间见证前行,奋斗浇灌未来。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顾来路,东城教育始终用扎实的脚步走稳每一步征途;面向未来,我们将积势蓄力,接续奋斗,为建成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新时代首都教育做出东城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到来!

北京市燕山星城中学党支部书记郭庆芳介绍本校工作开展情况:

     我是北京市燕山星城中学党支部书记郭庆芳,很荣幸能够作为中学代表向大家汇报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情况和成果。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我们星城中学从2019年开始进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实践与探索。按照“一校策”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导航、领航和护航“三航”功能,把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和德育工作紧密结合,不断探索党建引领教育教学工作新路径。

     “三航”工作法是指:第一,厚植理想信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党建导航功能。

我们首先完善了党建与教育深度融合机制,为学校发展举旗定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置于整体布局核心,学校政策、资源、精力全部向人才培养倾斜。注重思想教育和道德引领,培养有大爱大德大情怀之人。科学制定德育总体目标,落实学段目标,确定年度目标,专题判破解德育难题。

     第二,是完善体制机制,构建“三全育人”德育工作格局,发挥党建领航功能。

     具体有四项举措:一是形成党管德育“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机制,即强化一个核心,结合线上、线下,联动三大平台,夯实四大支撑,树立“五个最好”,抓牢“六大抓手”。

     二是构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涵养体系,抓好“四个维度”时间主题班会和“六个一”空间主题活动,打造时空德育体系和党管德育目标体系。

     三是创新德育培育机制,培养“四有”好老师,引领教师以“赤诚、奉献、仁爱之心”投身教育,成为教书育人的“大先生”。

     四是建强家庭、社区、学校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家庭教育课程,师生走进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以“小手拉大手”方式协助街道社区解决治理难题和家校社教育难题。

     第三,是彰显组织优势,拓展创新德育工作途径和方法,发挥党建护航功能。

     具体有三项工作:一是形成党支部战斗合力,依托党建联盟平台,构建一体两端工作格局,发挥区域化资源集聚优势,共画同心圆,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

     二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辐射带动,精心培养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日常、做到个人,破解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开设教育心通道增强师生沟通、家校沟通。树立“教育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一个社区”的德育观,设立党员品行示范岗、三可三为示范岗、工匠服务示范岗。

     三是大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铸魂育人。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组织全体党员编织立体双面一号党旗,开展“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推出党史展播课,开展主题宣讲和党史知识竞答。

     三年来,试点实践使星城中学党支部实现了从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到领导核心作用的根本性改变。我们深深认识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一刻也离不开党的领导。 下一步,我校将继续发挥党组织领导的作用和优势,持续深化试点工作,精诚于心,锐意于行,再绘发展蓝图,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祝各位来宾和朋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祝北京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再创辉煌!

     祝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大兴区安定镇中心小学校长马静介绍本校工作开展情况: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教育,大力实施乡村支持计划,分别从政策支持、制度保障、师资配置、资金投入、平台搭建等方面,促进乡村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实现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

     一、理念引领,明确学校办学目标。百亩桃花园旁,御林古桑园边,一所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学校,就座落在这里。大兴区安定镇中心小学1956年建校,一校五址,学生1424人。学校党支部在市、区教育工委、教委,校园文化、好学校等项目的帮助下,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增强乡村教育服务的创新发展能力,努力创建一所崇尚美、践行美‘规范+特色’的优质花园式农村学校,培育活泼乐学、阳光多彩的美丽少年。学校先后获得:北京市美丽乡村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等200余项荣誉。

     二、资源整合,构建多彩课程体系。在市、区、镇政府、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创建了以人为本、多元文化融合的多彩课程体系。一是追本溯源,挖掘古镇文化特色。历史悠久的安定古镇,不仅拥有桑园救驾、双塔寺除恶的历史典故,还拥有大鼓、柳编、景泰蓝的非遗文化,更拥有红色基地、党员先锋的红色基因。二是课程开发,构建多彩课程文化。学校开发了八+X主题课程和三类特色课程。“八”包括精品书香、传统文化等课程,X指《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古桑课程。打造了以民乐、武术、航模等六大品牌为首的特色课程30余项。三是资源整合,扩大学生学习场域在共建、互促、共赢的和谐公共关系的引领下,通过构建资源圈、资源带、资源包,开辟校内、校外多条途径,建立京津冀、十省教育联盟,借助政府、教委、妇联、民宗办、司法局等资源,搭建形式多样的做中学平台,共同培育心育阳光、志愿服务等精品项目。

     三、立德树人,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我校党支部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一是打造“和美教师”,在“示范”上开发路径。通过心灵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学科共同体路径,创设2+2+N教师发展模式,使党员、骨干在“亮身份、树形、做表率”的过程中精益求精,成为校园和谐关系营造的示范标杆。二是打造“红色课堂”,在“学”上下功夫。通过红领巾寻访、社会实践等,丰富学习内容和方法。三是打造“红色阵地”,在“创”上增实效。通过六微六讲打造红色阵地:微党课、微活动、微好事……成立党员、学生、家长宣讲队……,学习、宣传党史。四是打造“红色活动”,在“做”上求突破。通过5个“百”系列活动打造红色主线:百节好课、百场宣讲、百首红歌、百幅作品、百首诗歌,如“国家昌盛 为你而歌”百师百生庆百年书法活动、“学党史 见行动 做党的好孩子”经典诵读活动等,引导广大少年儿童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校党支部将继续带领广大少年儿童努力做爱党、爱国的弘扬者、实践者、传播者,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