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要闻

首页 -  公司要闻

公司要闻

《北京日报》专版报道:北京建筑大学谱写高水平特色型大学新篇章



1223日,《北京日报》以《百年传承扎根京华大地办大学 继往开来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北京建筑大学谱写高水平特色型大学新篇章》为题,专版报道了我校115年来的办学成就。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学校发展迎来了新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要抢抓机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主动精神实现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百年传承扎根京华大地办大学

继往开来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

北京建筑大学

谱写高水平特色型大学新篇章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北京建筑大学召开纪念办学115周年座谈会和创新发展论坛。今年学校以这样的方式纪念办学115周年,旨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建设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共同探讨服务新时代首都建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教育大计。


01

栉风沐雨岁月如歌

一路芳华求真务实



一路芳华,岁月如歌。北京建筑大学(简称:北建大)自成立之初,就始终与北京这座城市的发展同向而行,其发展经历了学堂、学院和大学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日新画报》京师初等工业学堂开学第一天场景

这所百年老校发端于1907年清政府成立的京师初等工业学堂,创立之初便勇担兴学强国,实业救国的重任,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职业教育之先河。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学校以服务首都城乡建设发展为使命,一代代北建大人接续奋斗,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奋进。她的师生校友参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项目,她时时刻刻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提供智力和科技支撑,用自己的真心付出为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增光添彩,她具有鲜明建筑特色、以工为主,是北京地区唯一一所建筑类高等学府。



2013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



2015年北京市人民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北京建筑大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建大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敢为人先,不断明晰办学理念,凝练办学特色,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社会服务、国际化发展、文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各项事业实现快速发展,办学实力显著提升,朝着建设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2013412日,学校正式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此后的20142016年,学校分别获批设立建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为北京市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获批建设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标志着学校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2017年,中国共产党北京建筑大学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开幕

201712月,学校更名后召开第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鲜明建筑特色的高水平、开放式、创新型大学的发展目标。此后,学校又陆续获批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以及获批设立建筑学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构建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从全日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人才培养体系。



2022年,北京建筑大学毕业典礼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北建大是培养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的摇篮,是培养国家和首都城乡建设专业骨干人才的摇篮。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十大建筑到北京亚运会、奥运会工程,从建筑遗产保护到古都历史文化传承,从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到城市基础设施与市政管网建设,从首都总体规划到新型城镇化、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处处凝结着北建大师生校友的智慧和汗水。学校先后为国家输送了近8万余名优秀毕业生,涌现出了12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城市建设领域超过70%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都毕业于北建大。校友中涌现出了被称为当代鲁班的李瑞环、核工业基地建设的奠基人赵宏、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在明、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袁炳麟、高士国、罗玲、赵冬日、沈小克、包琦玮、杨伯钢、刘桂生、胡越、张宇、马海志,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推动首都乃至全国城乡建设的重要力量。

02

立德树人培根铸魂 培养更多

未来规划师、设计师、建筑师



如果学校是一本书,那么,在伏案疾书的岁月里,落笔镌刻的每一处都是学校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生动实践。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北建大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服务国家城乡建设事业发展与首都城市发展需求的人才作为初心使命,并围绕这一使命任务,探索形成一体化推进、专业化运行、协同化育人大思政育人格局。


2019年,北京建筑大学师生方阵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接受检阅


2021年,北京建筑大学学生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现场演出


2022年,北京建筑大学参加冬奥志愿服务的学生

近年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党和国家重大活动中,都能看到北建大师生的身影。他们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参与服务保障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姿态,唱响青春旋律彰显时代风采。这些都是学校重视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佐证。



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被确定为第三批北京市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今年马克思主义学院被确定为北京市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这是学校不断加强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北建大2个本科生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研究生党支部入选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名学生党员入选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连续2年入选北京高校十佳班集体



学校始终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将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与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国家城乡建设发展相结合,从顶层设计入手,提出一化三型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理念,并从人才培养的三大要素——育人师资、课程体系和育人平台入手,完善全过程的创新实践型育人评价与保障机制,形成了新时代建筑类高校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131”模式(即1个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理念,3大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要素和1个创新实践型育人评价与保障机制)。学校拥有17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15个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以及7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比超过50%,国家级/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比超过75%,居同类型高校前列。十三五期间全员就业率为95%,位居北京市属高校前列。

为提升人才行业适应性、社会适应性,北建大还高度重视各级各类创新实践型育人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实验平台4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7个,校外实习、实践、实训基地132个。2017 年,入选教育部全国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22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2022年,北京建筑大学成立未来建筑技术学院

今年11月北建大成立未来建筑技术学院,将实施导师制、个性化、国际化、本博贯通、科教融合等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布局未来建筑技术学院,就是立足于自身的区位优势、学科特色优势,瞄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打造学校高水平拔尖人才培养特区,致力于培养建筑领域拔尖领军人才。


03

构建有组织科研模式

聚焦北京重大战略需求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结合点,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北建大充分发挥创新人才培养主阵地的关键作用,加速集聚和培养了一批具有向上力、冲击力和带动力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学者;注重支持青年科技人才通过承担重大科研任务迅速成长。学校建设有高水平师资队伍,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等百余位高层次人才。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等各类国家级及北京市级团队28个。近期,斯坦福大学发布了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2年版,北建大有6位教授入选。2022年,两名青年教师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



2022年,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北京建筑大学土木工程防灾教师团队榜上有名

学校在科研创造力方面不断提升,以高水平论文和高价值国家专利为基础的科研成果产出量逐年上升,牵引和保障了重大研发项目的落地、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获取和相关科研成果转化工作。近十年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助力国家重大发展需求与科技攻关任务,相继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8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00余项。

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北建大坚持创新领校战略,实施高端平台建设工程。十三五以来,省部级以上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学校现有以北京节能减排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为代表的省部级研究平台28个,其中包括政府批建科研平台6个,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重点实验室3个以及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

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得益于学校近年来始终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还源于学校为此推出的系列举措。



北建大于2020年启动实施了《北京建筑大学面向未来城市的科技创新研究计划(2020-2035)》(简称《未来城市创新2035计划》),充分利用重点学科交叉融合优势,聚焦高层次科研人才,建立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高精尖科研平台,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学校牵头承担国家科技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全力服务科技冬奥举办。完成小空间 大生活——百姓身边微空间改造行动计划自策划至落地实施全过程工作,获得蔡奇同志3次批示肯定,央视新闻联播等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学校成立北京城市保护与更新研究院,参与北京城市更新条例调研及撰写研究报告;组织北京城市更新立法,全面支撑《北京重要单体建筑项目用地及周边地块城市设计技术要点》等出台;与西城区建立新街口街道共建北京老城保护更新基地,深度服务首都核心区更新改造。


04

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

全面助力新时代首都发展



北建大作为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始终与首都这座伟大城市的发展同向同行。学校依托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先后成立了北京城市保护与更新研究院、乡村振兴实验室等学科交叉创新平台,建立城市科技产业联盟,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北建大聚焦新版北京城市总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落地,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北建大主持天安门城楼保护修缮、故宫建筑群修缮项目40余项;服务北京奥运场馆等180余项重点工程;积极参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等编制、实施工作,为三规落地落实落细提供了北建大方案

北建大积极投入北京老城改造、胡同更新项目,投入到西安门大街环境整治提升、海绵城市科技化建设等项目中,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承担大量工作,包括中轴线申遗、长城文化带、北京水文化、北京古桥遗产保护等方面,加入到香山昭庙、鲜鱼口街、大江胡同等项目中。近年来,学校更是与门头沟区共同搭建乡村振兴实验室平台,全面支撑门头沟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需求,完成门头沟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相关规划、实施方案等工作,有力推动了门头沟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和全域村庄渐进式有机更新。



2022年,学校在主办的

2022(第六届)北京国际城市设计大会上发布

《北京建筑大学服务北京建设人民城市三年行动计划》

今年11月,《北京建筑大学服务北京建设人民城市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外发布。《行动计划》聚焦服务北京建设人民城市,提出了1个中心目标,即发挥北建大在建筑领域教育、人才和科技的特色与优势,通过多学科交叉,深化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助力北京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并规划了8项重点任务。为推进《行动计划》落地实施,学校将从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平台建设、协同创新、成果转化五个方面推出创新举措。学校将统筹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城市空间信息、城市管理领域等多学科力量,投身于老旧平房院落、老旧小区厂房、历史文化街区等多种类型的更新实践中,聚焦首都城市发展新格局,瞄准城市更新理论研究与创新实践,积极发挥创新统筹作用,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修补等城市更新重点工作,服务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献策献力。


05

未来已来大有可为

新起点谱写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为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科技进步、人才培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的首都高质量发展为这所学校提供了大有可为的广阔空间,关键在于是否能为,是否真正有为。这是北建大人一直思考的问题。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学校立即召开全校干部会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认真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各学院、各职能部门集中学习,热烈研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创新作出了重要部署,对城乡发展、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重要内容与北建大的专业、学科发展紧密相关。


面向未来,首都北京确立的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将会加速彰显,推动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主干架构将会基本形成。北建大作为北京地区唯一一所建筑类的高水平特色型大学,服务和融入首都发展建设,是学校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必须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养更多规划师、设计师、建筑师三师人才,奋力谱写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北建大篇章。

北建大党委书记李军锋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摆放在论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之后的突出位置,极具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学校发展迎来了新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必须要抢抓机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主动精神实现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对于北建大未来发展,李军锋谈道,北建大始终坚持扎根首都建设,建设符合社会需求和发展需要的特色学科生态体系,构建有组织科研新形态,不断增强服务发展的办学实力。始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健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稳步推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北建大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大玉表示,学校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坚持内涵、特色、开放、改革、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锚定十四五发展目标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狠抓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学科建设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政产学研用发展,不断夺取各项事业发展的新胜利,在京华大地上谱写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设新篇章。

转载于北京建筑大学公众号   2022年12月23日